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25年项目总结 | 香港浸会大学精神医学交流项目

发布日期:2025-08-14             点击:


7月28日至8月1日,我校精神医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共赴香港浸会大学,参与精神医学交流访学项目。期间,师生们系统研习了香港精神医疗体系的运作模式,深入了解其与国际接轨的卫生医疗服务特色,并就医疗管理创新、社区精神服务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经验交流。

一、课程学习——拓视野,启新思

本次访学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个案管理计划、精神健康急救、精神科咨询会诊服务等多个方面,还包括药物滥用及最新治疗方法、独特的精神科服务及设施、综合社区中心精神健康课程等内容。每一门课程均紧密结合香港本地经验与社会文化背景,内容前沿、案例翔实,不仅让学生们深入洞悉了香港极具特色的精神科服务模式,显著拓宽了他们对精神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与运作的认知边界,更成为一扇帮助他们了解国际前沿精神健康服务体系与实践应用的窗口。

二、实地参访——亲临香港葵涌医院

项目核心亮点之一,是实地探访香港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的葵涌医院。大家重点参观了重返社区培训中心(IRTC)、相关病房及服务区等与课堂知识相呼应的特色部门,亲眼看到理论如何具象化为优质的临床与社区服务。学生们还与医院不同领域的资深精神科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及社工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实践经验与挑战,收获了书本难以触及的独家洞见与实务智慧。

三、教师感悟与学生心得

精神卫生学院 孟伟老师:

   回望此次旅程,学生们带回的不仅是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更有对精神健康服务的全新认知。香港同行以行动诠释:真正的医疗既要治愈疾病,更要疗愈心灵。这场香港之行,既是一次深度的学术交流,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碰撞。香港在精神健康服务中展现的专业性、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网络,为我们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

应用心理学 郑浩林:

我对课程中Mental Health First Aid(MHFA,精神健康急救)技术最感兴趣。这项技术旨在帮助大众学会识别并协助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在专业人士介入前提供恰当支援,以延缓问题恶化。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MHFA 在浸会大学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种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MHFA不仅能为精神健康问题当事人提供更有效的保护,更能减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偏见,进而推动形成“人人关注自身精神健康、勇于主动寻求心理支援”的社会氛围。

精神医学 欧阳嘉琦:

相较于香港的精神健康服务,内地在社区资源整合、康复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或许可借鉴香港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推动医院、社区与家庭形成联动合力;也可推广朋辈支援服务,让康复者的力量得到关注与发挥。但更关键的是,要培育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包容心态,消除歧视,让每一个受困扰的人都能坦然求助。

精神医学 张悦洋:

项目中“朋辈支援服务”的实践理念令我印象深刻。康复者经专业培训后,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正经历困扰的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经验分享与康复陪伴。在葵涌医院复元中心,我亲眼见到朋辈支援工作者以真诚平等的姿态,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复元计划。一位康复多年的朋辈支援员曾分享:“专业治疗让我有了‘病识感’,但真正点燃希望的,是知道有人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最终走了出来——这份真实的希望,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