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25年项目总结 | 英国约克大学研学交流项目

发布日期:2025-08-22             点击:


7月21日至8月7日,我校第二临床学院、金域检验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学院学子,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高校学子一道,共同参与了约克大学研学交流项目。本次活动以医学技术前沿探索为核心,通过跨学科课程研习、深度学术交流及国际合作实践,全方位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系统提升专业素养与跨文化协作能力。

一、课程学习

在三周的研学项目中,约克大学医学院、物理工程与技术学院联合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及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前沿课程。学生不仅系统学习了医疗设备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知识,还深入探讨了影像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与全球顶尖学者的交流,学生们了解了医学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显著拓宽了专业认知的边界。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通过高仿真模拟急救演练、胸外按压实训、分子生物学实验等沉浸式学习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从团队协作进行模拟人抢救练习、观察DNA电泳实验,到解析过敏性哮喘的病理机制,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医学原理的理解。

二、参访活动

本次研学同步规划了多元文化体验环节。在牛津大学参访过程中,学生既切身感知世界顶尖学府的学术底蕴与人文魅力,亦深度探寻英国医疗领域的创新路径与技术落地实践。通过与当地文化的互动,学生的跨文化沟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小组汇报

在研学项目的收官阶段,全体学生顺利完成成果汇报并通过结业评估。主办方约克大学对学生的整体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尤其在小组汇报环节中,钟宏宇等同学所在小组凭借卓越的成果呈现与深刻的学术洞察,斩获结业汇报一等奖。校方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钻研精神与创新意识。所有参与者均顺利取得研学结业证书,为此次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四、心得体会

1.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罗一洲老师

作为带队教师,这段经历让我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尤其在NHS医院的急救模拟实训中,前沿医疗技术的实践应用直观可感;而等离子体实验室的实地调研,则让科研探索的无限可能清晰展现,为我和同学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学习样本。

与此同时,在跨文化学习的场景中,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在实践打磨中愈发精进,团队协作能力也在互动配合中持续提升;那份深耕医学领域的热忱,更在一次次探索、提问与收获中愈发炽烈。我坚信,这段经历必将成为同学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也为两校深化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基础医学院  张含艺

课程兼具深度与实践价值。急救实训中,我掌握了胸外按压标准与流程,也明晰了急救设备工程设计逻辑;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里,观察DNA条带迁移,让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操作与原理更清晰。学习超声技术时,我摸索出优化成像的方法,还学会了辨识组织结构;心电图课程则助我理解波形与心脏节律的关联。三周研习后,我对生物医学工程中技术与医学的融合有了更具体认知,实操技能切实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第二临床学院  钟宏宇

临床医学、核医学等课程中,过敏性哮喘Workshop最让我难忘。从器官到分子层面深入探究,小组协作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锻炼能力,收获满满。结业汇报时,我们总结学习成果、风土人情和中英教学差异,提出融合两国教育优势的想法,还举了我校创新班的例子,得到了评委认可!我们用流利英语、清晰逻辑拿下第一名,不负学校期望。

这次访学拓宽了我的全球健康视野,让我深刻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价值。特别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这段经历会一直鼓励我在医学道路上努力精进。

4.金域检验学院  谢非凡

在约克大学的三周交流学习充实且令人难忘。校园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设计风格,课程虽以理工科为核心,却均与医疗领域紧密关联,为我未来的医学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到之时,陌生的国度、语言环境的差异,曾让我们面临短暂的适应挑战。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融入当地环境,与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关系,并全身心投入至学习当中。

急救模拟课程的经历尤为深刻:我们团队协作抢救搭载传感器、可模拟呼吸与心跳的教学假人Mike——它堪称我们接触的“首位患者”。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在教授的指导下密切配合,尽管作为初学者,最终未能成功 “挽救”Mike,但这段团队协作的实践经历,无疑将成为我未来开展临床工作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