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我校第二临床学院学子赴香港参加医疗访学交流项目

发布日期:2025-07-21             点击:


为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推动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拓展学生国际视野,2025年7月10日至11日,我校第二临床学院共选派94名本科生,分两批次赴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开展研学活动。

一、讲座学习

7月10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的蔡锦辉教授分享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讲座,生动向同学们展示了AI在慢病管理、认知筛查中的充当的革新力量,展现了未来医疗在AI辅助下的无限可能,促进了同学们对AI于当代医疗事业发展重要作用的深入思考。

7月11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的冯康教授分享了主题为《香港医疗管理模型与策略、政策与实践中的健康与环境协同效应》的讲座。冯康教授深入剖析了香港医疗管理体系的优势与特色,以及如何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实现健康与环境的协同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管理策略和健康与环境的协同在医疗管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参访活动

1.威尔斯亲王医院

 7月10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威尔斯亲王医院,参访了新生婴儿部(NICU)与继昌堂临床技术学习中心。新生儿特别护理部的精细化服务与继昌堂临床技术中心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凸显了香港医疗"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期间,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常见危重病例的诊疗思路,也让同学们看到了床旁超声、经皮血氧监测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在继昌堂临床技术学习中心,同学们在邱芷苓医生的引导下尝试对人体模型进行诊治,切身体验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的教学模式。

2.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7月11日下午,同学们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多个部门——医院艺术展览区、住院病房、教学及创意中心、专科门诊中心、被服管理系统以及箱式运输系统等。在参访过程中,艺术展览与医疗空间的融合让同学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私家病房与四人病房的空间规划、设施配备,对应着不同医疗需求,向同学们展现了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医疗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文关怀。

3.香港中文大学校园

在校园大使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史馆、大学图书馆、逸夫科学大楼等多处校园建筑。香港中文大学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到充满创新氛围的实验室,校园里自由又不失严谨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认真听大使讲述香港中文大学的优秀校史、校园里医疗相关的科研故事,认识到开放的学术环境是创新医疗思维的土壤,更加坚定了未来科研、临床两手抓的决心。

三、 心得体会

【2024级 刘恒睿】

继昌堂临床技术学习中心就像是医学生的“实战演练场”,邱芷苓医生按照真实的病例一比一还原,搭建了一个拟真的临床环境,眼前的假人会根据学生的救治而给予真实的反馈。这种沉浸式培训,比起单纯看书听课,对培养临场判断和临床实操更有“醍醐灌顶”之效。此次参访,让我真切触摸到“香港质量”——不仅是技术顶尖,更是把患者和医护成长放在核心的设计智慧。

【2023级 刘晨帆】

此次访学让我深刻体会到香港医学教育的两大优势:一是注重模拟教学的逼真性和互动性,二是医疗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相比之下,内地的医学教育在理论教学上较为扎实,但在高端模拟设备和临床情境训练上仍有提升空间。此外,香港医院对患者隐私和舒适度的重视也值得借鉴。

【2022级 李恺祺】

后勤服务的智能化同样充满温度。被服管理系统令人印象深刻:医护人员通过自助“制服分配机”便捷领取洁净工服,独立的“脏衣房”确保污染制服密闭回收。这不仅提升效率,更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接触环节,保障了医护人员卫生安全与职业尊严,是关怀从患者延伸至医者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