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交流项目简介】
为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6月2日至13日,我校口腔医学院选派10名本科生赴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交流学习。
学生在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等临床科室轮转学习,参与规范化诊疗流程实践,重点学习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观摩和实操,学生深入了解了国际先进诊疗理念与技术革新。

【学生心得】
麦家俊:在口腔外科的手术室里,我观摩了一台复杂的阻生牙拔除术。导师娴熟地切开牙龈、去骨、分牙,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像是经过精密计算。术前的医患沟通环节,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风险,还特意画了示意图。“患者信任是治疗的基础,”导师对我说,“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说话。”港大牙医学院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专业态度:永远保持求知的好奇心,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董宇芊:港大牙医学院的学生每天开始临床工作前,都会向教授详细阐述当天负责患者的情况及所需完成的操作。而教授会从每位学生接诊患者的具体临床问题出发,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这种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有效锻炼了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印证了每一个临床病例都是独特的——即便操作流程相似,细节处理却往往各不相同。

余泳妍:港大牙医学院有着严谨的就诊流程:所有患者首先进入专门的分诊科室,这里的医生只进行详尽的检查和初步评估,不实施任何治疗。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导航员”,精准识别患者的核心问题,然后根据病情的性质和复杂度,科学地将患者分配到最匹配的专科(如牙髓、牙周、修复等)。这让我清晰地认识到:高效、精准的初筛分流,是保障后续诊疗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石。

郑彤欣:港大牙医学院在方方面面体现着"Patient-Centered Care”理念。老年科诊桌上有日常生活功能评估表,记录患者能否啃苹果、戴假牙是否影响说话;儿童诊室的“家庭口腔管理计划”,用游戏化工具培养刷牙习惯;预防门诊则通过“风险评估”定制方案:为咖啡爱好者提供美白护理包,教老年人假牙清洁技巧。这里没有冰冷的疾病治疗,只有“帮你过好生活”的温度。

【背景介绍】
2024年,我校口腔医学院院长李江教授、副院长江千舟教授率团赴港,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自此开启双方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平台搭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